[轉貼]創業失敗公式:用政府的錢創業

Mark

超級版主
近台灣政府終於發現我們在全球已經太落後,人家中國政府是展開雙手鼓勵青年雙創(創新、創業),甚至還積極吸引台灣青年參與,所以台灣再不急起直追就完了。台灣終於開始全民大創業時代,尤其選舉快到了,你會看見每個縣市政府、各部會都在編列預算,生一些好的題目,寫作文交作業。

全民大創業時代,搞得一副欣欣向榮,彷彿只要想創業就有很多資源,很多人會幫忙,沒有什麼風險,不用什麼準備就可以開始創業的感覺。除了真真假假討論創新創業的活動不少,市面上也充斥了各種幫忙寫計畫書、代辦,繳交報名費就可以開始各種政府補助、計畫經費的機會。請各位認真用膝蓋想想,創業哪有這麼簡單?並不是你今天生了一個題目,很符合這些政府單位們的KPI設定,或參與了他們的新創輔導計畫,拿了補助款之後就叫做創業。


首先,政府單位並不像是一般的投資人或創投,可以針對你的需求,彈性地來協助你成功;相反地,創業家往往必須配合政府單位的法令規章、主計在財務上面認定的規範來報帳、生文件。光去搞懂這些細節就可以耗掉你大量的精力。你要去拿政府補助的費用,所要花費的人力成本基本上就是政府補助你的費用,而且你還得浪費寶貴的創業時間陪他們玩這個遊戲。

更糟糕的事,創業補助計畫不會只有特定團隊或特殊題目,他們就是要搞一個 profolio(一籃子投資組合),讓每個創業計畫結案看起來都麻雀雖小、五臟俱全;請再認真用膝蓋想想(編按:或認真去 Crunchbase 研究一下),就算創業蓬勃如矽谷,怎麼可能有這麼多在 AI、物聯網、電子商務、共享經濟都有發展的好題目?對各級政府來說,當計畫預算通過,無論如何他們都得找到一堆對的題目,站在台上讓大家拍拍手,但不見得代表你做的事情是對的,發展的機會是好的。這種錯誤引導,反而容易讓創業者錯過原本真正可能的機會。


更糟糕的是,因為政府單位的這種新創計畫叫做「補助」,補助的意思是,你花多少錢我才給你多少錢,因此省錢不是你的主要目標。用政府定義的方式來把錢花掉,會造成團隊的價值觀扭曲,很容易錯誤引導,讓團隊成員不把錢當錢看。等到創業團隊真正需要從消費者或投資人端取得你所需要的資源時,你才發現你沒有所需要的能力,這就是為什麼有許多團隊拿完補助之後就斷炊了。

只是因為想要活下去,來符合政府條件,配合政府創業遊戲領取補助款,這和領取救濟金有什麼兩樣?創業家必須認真思考,在沒有人協助下,怎樣讓自己成為能夠活下來的人!當你有能力活下來,你會發現,人家更想要把錢拿給你,不會只有政府單位這麼做而已!這時候,選擇權就在你手上了。

:em26:

https://www.bnext.com.tw/article/47...mula-eleven-rasing-money-by-government-budget
 
後退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