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記者張啟華◎台北報導
基本上,仿冒並不是值得鼓吹或提倡的事,不過環繞在我們生活四周,仿冒品卻無所不在,尤其以皮件最為常見,其他像是珠寶飾品、化妝品、運動鞋等都可能碰到仿冒品;且仿冒品流竄的地點,從地攤、二手店,甚至已經滲透到郵購目錄與網路上了。日前TIFFANY&CO.便曾發出一封鄭重聲名,表示該品牌僅以直營店為主要通路,在郵購上面出現的商品,儘管包裝盒與絨布袋均極為相似,但部分甚至是仿冒品,但價位卻和真品一樣。 其實產品設計的智慧財產權是很難判定的,因此,常可見到大品牌的設計在其他大眾品牌或地攤中現身不過,只要不打上品牌名稱,不模仿包裝與證書等,都稱不上是仿品;目前常見的仿冒品,從產品、包裝、證書等,無一不仿,有心人若真要作怪,業者均反應根本無從抓起,但像地攤上一看便知仿冒,原價幾千幾萬元的產品,只賣你個幾百元,反正買賣雙方心知肚明是仿品,對於喜歡那個設計但又買不起的人來說,可以買來沒事戴著玩;最過份的是以假貨賣真品的價格,若以高價買到贗品,豈不大喊冤枉!
記者張啟華◎台北報導
基本上,仿冒並不是值得鼓吹或提倡的事,不過環繞在我們生活四周,仿冒品卻無所不在,尤其以皮件最為常見,其他像是珠寶飾品、化妝品、運動鞋等都可能碰到仿冒品;且仿冒品流竄的地點,從地攤、二手店,甚至已經滲透到郵購目錄與網路上了。日前TIFFANY&CO.便曾發出一封鄭重聲名,表示該品牌僅以直營店為主要通路,在郵購上面出現的商品,儘管包裝盒與絨布袋均極為相似,但部分甚至是仿冒品,但價位卻和真品一樣。 其實產品設計的智慧財產權是很難判定的,因此,常可見到大品牌的設計在其他大眾品牌或地攤中現身不過,只要不打上品牌名稱,不模仿包裝與證書等,都稱不上是仿品;目前常見的仿冒品,從產品、包裝、證書等,無一不仿,有心人若真要作怪,業者均反應根本無從抓起,但像地攤上一看便知仿冒,原價幾千幾萬元的產品,只賣你個幾百元,反正買賣雙方心知肚明是仿品,對於喜歡那個設計但又買不起的人來說,可以買來沒事戴著玩;最過份的是以假貨賣真品的價格,若以高價買到贗品,豈不大喊冤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