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貨如何蠱惑人心?一個行銷人日本血拼之後的剁手總結

amada

超級版主
2015-03-25 10:10 來源:梅花網
  踏入日本之後,發現自己和其他遊客一樣,一路下來,血拼不止。最重要的是,這是日本式行銷的成功,大受教育。

  春節期間,暢遊日本。不為馬桶蓋,不為電子鍋,不為吹風機,只為輕鬆度假,看看日本的天氣。

  踏入日本之後,發現自己和其他遊客一樣,一路下來,血拼不止。最重要的是,這是日本式行銷的成功,大受教育。

  一

  日本細節行銷,威力何在

  在日本,華人導遊有一句話是讓車上的所有人從頭記到尾:「在日本沒有假貨,你可以放心地買。」

  導遊這句話,讓大家長久壓抑的生活狀態頓時釋放,在他的「定點」店裡購物價格略貴,大家儘管心知肚明,但也甘願當「呆胞」。

  每次血拼之後,我也跟同行的旅伴們交流,大家都用「日本無假貨」來彼此安慰。

  我覺得這句話是導遊抓住了中國消費者的真正痛處——我們對於「假冒偽劣」的審慎,對於日本信譽(Made inJapan)「絕對正品」的飢渴,於是正品之下大有勇夫。

  推動消費者在日本血拼購物的第二個痛處,是Made in Japan的精、細,體現在日本的細節行銷。

  日本之行,大家爭相購買的不只是馬桶蓋、電子鍋,更多人會在便利店買回來一堆牙刷、牙膏、指甲剪、液體創可貼,甚至還有馬桶塞子(疏通馬桶用),只要是Madein Japan,一切皆有可能。

  這是為什麼?

  因為日本產品的細節行銷,徹底摧毀了我們的防線,讓你總能感受到「不一樣」。

  比如一:在日本,當你第一次進入它的公共廁所,你就會被大和民族征服了,因為即便是20年以前建起的廁所,也大都標配了智能馬桶蓋(據說普及率達到90%)。幾乎每次上個廁所就說「爽」(體溫座墊、溫水沖洗等等),我們突然才發現,我們的屁股究竟想要的是什麼,怎樣才是一次享受的入廁。

  全民的「屁股問題」都能如此全面地照顧到了,不只是急人所急,還能想人所想。所以,今天馬桶墊被搶購,是因為我們今天才頓悟屁股也有痛處。所以,產品價值一體驗,就能帶動購買衝動。

  比如二:我一次性買了10個手機鏈(墜),他給了我一個大袋子,然後給了我10個小袋子。我一次性購買20盒巧克力,他會把20盒巧克力裝入一個大袋內,同時還會再給我放入20個小禮品袋。

  這種細節,你在中國任何一個超市都是體驗不到的,而你在日本的任意一家小店都能夠體驗到,這就是中日行銷上的差距。

  二

  真的是細節行銷的成功嗎

  這是日本細節行銷的成功嗎?細節行銷真的具有那麼大的威力?

  也不是。

  真正發揮威力的,是日本企業在產品上面下的大功夫——完全從用戶的角度出發,解決用戶痛處。

  舉例一:我不懂日語,在日本旅途中,看電視就是找催眠。但我還是發現了一個自己最喜歡看的節目:電視購物。日本電視購物節目中,講解的語言我都聽不懂,但我能從每個產品的使用演示中,驚奇地發現每個產品的獨到之處。

  細想一下,是它完全是站在用戶角度在講解產品。最關鍵的是,它更明白用戶關心什麼,簡單的演示,就能直擊人心。

  舉例二:你如果去日本,一定會在高速路上進入高速公路休息區停留。在中國,這個場所通常是你「非急慎入」的地方,而在日本,你每次都會漫不經心地逛上一兩個小時。因為,每個高速公路休息區裡的小店,都各有特色。

  同樣是小掛件(手機鏈等),名古屋就是名古屋的版,你去大阪就有大阪的版,你去東京是東京的版,區域限定,各自都有限量版。如果你喜歡,你會情不自禁地在所經之地一路買下來。

  吃食也是如此。每個地方代表的吃食都不一樣,每一個區域、每個小店,都有它各自優勢的產品和風格。出了那個地方你就可能買不到。每個地方的門店都需要直接面對用戶,所以門店真的特別能考慮用戶的需求,開發出各具特色的東西。

  日本人口密度大,地理空間狹窄,生活便利性要求較高,所以與中國有著截然不同的行銷格局:便利店分佈廣泛,零售業非常發達。

  何謂零售業發達?最核心體現在一點上面:它跟用戶的距離更近。日本零售系統,考慮的都是如何面對用戶,而不是如何面對渠道、發動渠道的力量向用戶推銷。

  三

  忠誠於自己,還是忠誠於用戶

  對比之下,我們在市場上常犯的錯誤是什麼?

  中國品牌在面對市場時,總是用中國家長式的作風行事——在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設想用戶,用自己的表達方式去打動用戶,而且與用戶溝通的前提條件是:我比你更懂產品,我是對的,你只需要接受。

  舉例一:我接觸過的稍微有一點科研實力的企業客戶,幾乎每個企業都會這樣介紹自己:我們這個產品擁有國家八項專利,某某技術全球領先……看似很牛逼,看似很清晰。他所表達的「高大上」,只算是向消費者傳遞了一部分論據,與其說是要「解決消費者的痛處、真正打動消費者」,不如說是為了給自己壯膽、給消費者掏錢的信心。

  我們真的傾聽過用戶的需求?我們真的明白用戶內心真正想要的東西?

  幾乎沒有。

  舉例二:你不妨再打開任何一個大小品牌的電商頁面,你會發現,它們為什麼連一個最簡單的寶貝詳情都寫不好?

  越是大企業,越是想著用自己的高大上、用新名詞把他的產品描述出來,但實際上最終這些東西是用戶看不明、聽不懂的「政績工程」。

  差距就在這裡。因為他們並不清楚用戶的真實痛處。我們失去了市場,是因為我們失去了用戶。

  舉例三:日本面膜產品的精華液容量(膏體容量)大都在30ml,而國產面膜產品的精華液容量是多少?通常是15ml,甚至10ml。

  中國企業考慮的是成本,而日本企業考慮的是浸透、吸收更充分。

  再如優衣庫,雖在中國生產,但它完全按照日本標準生產。它會常年配備「匠人」在中國代工廠「陪伴式」輔導,它的立體剪裁、它的版型、它的設計、它的工藝方面的精良,總是令中國員工或中國供應商為之折服。因為為優衣庫代工,對於他們本身就是一次非常大的提升,這些正是尤其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。

  話說回來。這麼多年,我曾經嘗試過各大頂級品牌的化妝品,但至今還願意經常去重複購買的面膜只有一個品牌:日本的FANCL。

  它的膏體技術並不是最好的,效果也不是最好的,有時候使用效果還不如某些國產品牌的面膜「立竿見影」。但我為什麼願意重複購買?因為它的面膜紙的剪裁是最好的,和臉型更貼合,比如絕不會弄髒我的頭髮。

  歐美、中國的很多面膜,都是一片式裁剪,而所謂的3D立體剪裁就是日本實現的(臉部的凸凹處都能貼到),其中FANCL是最早推出臉、眼睛、脖子都能貼到的面膜,而且不需再另貼眼膜等等(省錢,更省時間)。

  就憑這一點,我願意重複消費FANCL。不是因為它的效果絕對突出,而是因為它總能滿足甚至激發我的使用需求,我願意不斷嘗試。

  說個題外話。早先,我曾經設想自己玩一次實業項目:面膜(作為女人,做一款屬於自己的產品,是我的夢想)。當時我帶領團隊,走訪了中國很多做面膜的加工廠,走了一圈下來,我得出的結論是什麼?我們的敷臉式面膜,決定用戶體驗的只有兩個層面:一是面膜紙,二是膏體。

  後來這個項目被我主動踩了剎車。

  日本的面膜紙是全球最好的,全球但凡好一些的品牌,大都採購日本面膜紙。膏體我又沒有核心技術能力,核心競爭力缺失。最最關鍵的是,連發掘用戶需求層面,我們也沒有什麼獨到之處。

  於是,乾脆放棄。

  四

  中國行銷何以失效

  前不久,有一個傳統企業多次聯絡我,希望得到我們的推廣服務。幾經接觸,我主動放棄。

  他推出的是一款化妝品,從產品策劃到推廣思路,全身掛滿了網路模式。但最終目的只有一個:招商,回流資金。圍繞這個目的,他所有的外表包裝之下,都是換了名頭的傳統行銷手法(只不過是換了一個渠道——網路)。

  這就是今天中國企業行銷的真實現狀。

  大家雖然成天在喊叫著「網路思維」、「網路模式」,但他們依然沒有清楚網路行銷的本質究竟是什麼,圍繞這個點,需要腳踏實地做些什麼。

  話再說回來。在我為企業客戶服務時,屢屢遭遇鍍了多少層金、多麼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對手(咨詢服務),我們常常發現:他們更容易打動企業客戶的高層,更容易包裝自己、更容易高大上、更容易把方法論塗抹得豐富多彩。

  但最終你會發現:考驗他們的,是他們能否給企業客戶真正需要的東西;今天越是高大上的企業,越是不需要高大上的東西了,因為這些大企業見慣了高大上,他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如何「接地氣」。

  一個最近從平面媒體離職的朋友說的好:以前我們關注了太多長效、遠效的行銷,力圖向盡可能多的企業客戶通用、通賣;放眼望去,不論是現在還是過去,實時、實效的行銷,都是中國行銷最缺的。

  這一點,讓專注於社會化行銷的我,再次信心滿滿。
 
後退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