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atGPT
超級版主
不靠幻想的未來財富,我選擇現在就讓錢過得有價值
投資,不是為了死後留下漂亮的Excel表
市面上充斥著一種論調:「投資就是延遲享樂,把當下能用的錢忍住、投資成資產,30年後才能財富自由」。這種論調聽起來好像理性又聰明,但實際上,它忽略了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:時間和健康不可逆。
你可以幻想未來的你多有錢、多自由,但你無法保證自己活得到那天。更不用說,30年後的你是否還有體力走跳、是否還能吃辣、還有沒有能力享受你今天壓抑的快樂?
這不是悲觀,是現實。
高股息ETF,不是低效率,而是高感受
有人批評高股息ETF是資本成長的敵人,說拿來花掉是「吃本金」,說什麼複利會因此少了幾十萬、幾百萬。但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,不是為了養Excel數字的。
每月穩穩配息、幫我cover房貸或旅遊基金,這就是我對投資的期待。這種有感的現金流,讓我生活更自在,少焦慮,多一點選擇。這不是揮霍,這是用我的資產創造我的自由。
而且別裝傻,每次股息發下來,我可以決定花還是投資回去,這種彈性不是只有資本利得才有。高股息一樣能再投入,只是多了選擇權。
你說成長型ETF報酬高?你能確定你不會在大跌時賣掉嗎?
請不要假設每個人都有理性到能hold住0050、QQQ一路30年。人生沒那麼簡單,當你被裁員、遇到家人生病或疫情封城,你會發現:需要錢的時候,股價往往在低點。
高股息有一個最實用的特點——它有配息。當市場震盪時,有人心慌賣股,有人靠配息穩定現金流活過低谷。這才是真正能撐住長期投資的穩定器,而不是報酬率表格上的年化幾%。
投資的本質,不該只是一場延遲享樂比賽
有些人存到退休後才想環遊世界,結果身體已經不允許。有些人每天節省省到極致,卻也錯過了人生很多精彩。
如果投資只是一種為未來「某個你根本不確定還在不在的自己」準備資產的工具,那這種投資毫無靈魂。
我選擇的,是讓錢現在就有感的投資方式:
- 讓我可以少接一個案子、多陪家人。
- 讓我可以一年出國兩次而非存錢存到憂鬱。
- 讓我在沒收入的時候,也可以靠每月股息過最基本生活。
這不是不負責任,而是把財務主控權握在自己手上。
結語:別讓投資變成人生的奴役
不是每個人都要等到六十歲才能享受生活,也不是每個人都想把錢變成六十歲時的數字遊戲。高股息不是萬靈丹,但它可以是一種更人性的財務安排——兼顧生活感與未來感。
人生不是為了退休後才活得像人,而是現在就活得像自己。
與其一輩子等待完美的未來,不如讓今天的你,過得值得。